幼儿教师培训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演讲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培训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眼里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幼儿内心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幼儿喜欢色彩,幼儿对色彩有不同于成人的敏感和想象力,他们会以他们特有的色彩符号来描绘自己的所想所看,这种符号有着天性的不受拘束,大胆创新的表现力。色彩作为传达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幼儿美术的生命,唯有色彩最能调动幼儿的情绪,最能加强幼儿审美情感的刺激。然而,在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对幼儿喜爱的色彩不够重视,过多注重幼儿对形体的把握和线条的控制,对色彩的要求也仅仅局限于按物体固有色来绘画,把幼儿对色彩的感受理解为乱涂。这一切只能使幼儿充满色彩的世界越来越暗淡,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情感、理解趋于平淡,把幼儿的个性、色彩的天份扼杀在摇篮之中。为此,我们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色彩感知规律和运用情况,在中班幼儿中进行初步色彩教学的尝试,力图通过一些基本色彩知识的传授,保留幼儿那份色彩的童真,并且使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更趋于协调、美感,促进幼儿审美心理能力的提高。
一、中班幼儿色彩感知和运用情况
1、幼儿色彩的感知规律。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幼儿辨色能力有关。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已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色即红、黄、蓝、绿,但在辨别一些混合色(橙、紫等)的时候往往会犯错误。他们不能正确而巩固地把颜色的名称联系起来,也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度(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从中班开始,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基本辨别混合色,颜色和它的名称能巩固地联系起来,细微地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可见,中班幼儿是幼儿辨色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有关键作用。
2、幼儿色彩的运用情况。小班幼儿主要以自己的偏爱和兴趣来选择色彩,他们能辨认的红、黄、蓝、绿等基本色,也是他们最喜欢选用的颜色了,但绘画缺乏目的性,从不考虑用色的结果,满足于绘画过程色彩给予视觉上兴奋和快感。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之为“花哨色彩”时期。
“花哨色彩”在小班幼儿身上是非常突出的,中班初期幼儿还时常如此。但在老师的经常的按物体的固有色来涂染物体的要求下,中班后期幼儿开始“花哨色彩”逐渐减少,而物体固有色彩却逐渐增多。我们把中班后期和大班幼儿色彩运用的情况称之为“物体固有色彩”时期。在概念化固有色彩里,树叶是一色的绿,花朵是红,幼儿眼里的色彩不再是变幻无穷了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早期儿童的绘画活动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在进入学校门以后却逐渐消失了。面对反复地要求幼儿按物体固有色来选择色彩时,那么我们是在培养幼儿美术的能力还是在扼杀渗透着稚嫩、天真的美的心灵?
根据幼儿色彩感知规律和运用情况,我们提出了从“花哨色彩”时期向“体固有色彩”时期转变的中班,特别是中班前期,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初步的色彩教学尝试,以丰富幼儿的色彩反应,转变幼儿概念化、程式化的色彩认识,培养幼儿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以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
(1)继续培养幼儿对“花哨色彩”的兴趣,保留其稚嫩、天真的.独特性。
(2)幼儿能用色彩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中班幼儿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培养的内容和要求
在幼儿眼里,色彩并不是神秘的,它和其它许多事情一样的好学好玩,因而只要方法得当,幼儿是完全可掌握一些色彩运用的原理。中班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中班第一学期内容和要求:
1.掌握主要绘画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彩色铅笔的轻柔淡雅、蜡笔的色彩鲜艳、油画棒的浑厚生动、水彩笔的勾轮涂色等的不同绘画性能,并能根据画面表达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绘画用具。
2、正确认识颜色和掌握调配颜色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叫出12种颜色名称:大红、深红、玫瑰红、桔黄、土黄、淡黄、深绿、淡绿、深蓝、淡蓝、咖啡色、黑色。掌握主要绘画用具调色方法:点彩法、重叠法。
3、色彩感觉的训练。能把11种颜色(不包括黑色)按冷色和暖色区分开来。体会色彩的冷暖给人的感觉和感情的联想。能选用和调配不同冷暖色彩来表现高兴、温暖、宁靖等情感反应。
中班第二期内容和要求:
1、色彩的色调训练。能欣赏和把握图画的主色调,掌握简单的红色调和绿色调给人的感受和具体运用。
2、色彩的深淡训练。掌握单色、彩色深淡组合画面,初步学会用深色、单色为背景,以衬托画面。
3、色彩的调和训练。能掌握用色彩的面积的大小和用黑色等勾线方法,使对比强烈的色彩稳定协调,把丰富的色彩统一在和谐的画面中。
第2篇:
演讲稿
当风华正茂的我,踏入人生第一个工作单位——水利局幼儿园。曾被活动是室里那稚嫩的话语所感动,“老师说我是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
虽然,只处于充当姐姐年龄的我推开小班门时,孩子们“呼拉”
一下像小鸟似地向我扑来,我的心被拨动了。用眼睛捕捉着,每个纯真的心灵。暗自发下誓言:“我是你们的妈妈,一定当好你们的妈妈。”
当时间随着孩子的吵闹和我的手忙脚乱又加上许多的教学任务……沉重压力中漫漫地流失时,和蔼可亲的老园长及时找到了我对我说:“我送你一句高尔基曾经说过的话:‘爱孩子是母鸡都可以做到的,但要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我不断揣磨着这句话,至此在幼教摸、爬、滚、打、出来的我,时时深深地记起这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一句简单的话、简单的道理却包涵着许许多多的育儿方法。随着中外学前理论、幼儿教育家在我面前的出现,渐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从事的是伟大与平凡的职业。当我站在南京,陈鹤琴的雕塑像前,慈祥的面容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一种始终如一的精神、母爱、尊重孩子的人格的体现。
圆圈是人类描述之间平等的一种象征,蒙台梭利将这种平等注入于幼小的心灵,在幼儿时感受平等、和平孕育着很深的东西,蹲下与孩子讲话,老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人应该宽容、善待、学会欣赏别人,大家只要处在圆圈状态,才能看到你周围有许多与你平等站在线上的人。
如果我们早一天领悟这一人生哲理,那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具有一种修养。当班里的孩子用渴望的、委屈的、气愤的、求助的、俏皮的目光看你时,你不再简单的扔给孩子一句话,做出短、平、快的处理,而是蹲下来倾听,然后用你的心境去进入孩子的世界,用你修来的一种素质,得当的方法去做,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孩子通过一件小事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同伴交往的方式,会得到换位思维的启示。
如果说蒙台梭利让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平等和谐,幼儿在工作中体验一种规则、一种观察、一种过程的,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给你我带入一种平等基础上的看待与看待中的原谅与理解。孩子不在是罐子,不在是小鸭子,你不在是填鸭教学的老师,不在为班里的孩子算不出一道题而着急,讲不出一个故事而说是不聪明的。多元智能的理论,使你理解了个体差异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