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
1月21日-24日,央视综合频道连续播出四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两个维护”,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彰显,再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对一系列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事件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的调查过程和处置情况,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这种以零距离讲故事形式的反腐教育更加直观、深入人心,更加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群众对腐败干部从来都是痛恨的。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到十八大以来的“大老虎”们,每一次的严惩,群众都会拍手称快,对国家的未来更加坚定信心。与前几部专题片不同,除了照例出场的“大老虎”,这次还出现了更多的基层“蝇蚁”,他们贪得无厌,啃食着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原浙江省玉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区劳动保障所所长吴福康,专门挑家在外地、看起来为人朴实、不会质疑自己的务工人员下手,肆意截留他们的工伤补偿金,连重病去世的尘肺工人都不放过;又如收受500多万元贿赂,给无良医疗机构放水,导致病人被这些医疗机构欺诈的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腐败,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世界问题,它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公敌,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反腐史。腐败是拿公权为己谋私利,异化公权力的行为,这是与我们党遵循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从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同腐败斗争到底。我们坚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坚持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反腐的本质就是要限制被滥用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充分地行使监督。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工作生活在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反腐败斗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待反腐上,基层党员干部责任重大,在实际工作中我要不断锤炼、锻造自己,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钢铁战士,做到“三劈腐。
劈敢“腐”之胆,形成震慑。党员领导干部有“胆”敢腐,主要原因是惩治腐败力度不够,案件一旦被查处,得可以偿失,例如裸官;还有一部分干部抱侥幸心理,自觉手段高明、隐蔽性好,难以被发现,或者认为有强大关系网足以为其“保驾护航”,例如利用形式上合规的方法收受贿赂的官员。要让干部不敢腐,就要有强震慑力,一方面各级纪律监察部门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必须“严”字当头,“打虎拍蝇”劲不松,特别是对充当保护伞的情形;另一方面干部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警示教育,深刻剖析案件,吸取教训,达到处分一个、教育一大片的效果。
劈能“腐”之机,扎牢笼子。党员领导干部有机会搞腐败,说到底还是制度的笼子扎得不够牢。例如近期被官方媒体报道的“仝卓高考舞弊”“农家女高考落榜,时隔16年才知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等事件,都是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高考是一场人生大考,舞弊或顶替这样的事,是怎么做到的?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从仝卓高考舞弊案的通报中,我们看到整个事件的发生经过,多名公职人员参与舞弊,很震撼。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件事,更吃惊,顶替者用他人的身份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班这么长时间,居然没被发现,职工人事考核档案管理是否流于形式?制度的不牢、有漏洞,自然就给了想贪腐干部“冒险”的机会。
劈想“腐”之心,增强自觉。内外因辩证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才是根本原因。出现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干部的内心动摇了。干部有一颗廉政的心,信念坚定,那么他的抗腐性就强。要增强干部不想腐的自觉,必须从政治思想认识上入手,引导其加强理论的学习、党性的锤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领悟到,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必须紧扣职责,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将政治要求贯彻于工作全过程。才能为高质量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