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拯救乳房》读书笔记
第一眼从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被电了一下,因为周围很多的女性已经被乳腺疾病所困扰,其中也不泛我的朋友。带着一丝好奇、求知的心,我翻开了这本书简介。毕淑敏,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看过她的作品,想不到这竟是她15年首次唯一的修订过的一本书,足见她对这本书的钟爱。尽管借书时很怕被别人看到书名而遇到异样的眼神,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两天,当我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后,留给我的不仅是深思,还有感动。书中围绕着一个特殊的团体——乳腺癌患者,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为内容展开描写。不同阶层、不同命运,但却因同一病魔的摧残而走到了一起的人们。当他们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治疗,一层一层揭开心灵疮疤的时候,留下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毕淑敏说,我们何时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如何走过灾难,却是我们一定能掌握的。如果说毕淑敏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以一位从医20年的医者身份来帮助患者的话,我也希望能够以一篇小小的文字来传达一丝温情。
尽管作者并未从病因上给予过多的描写,但是却让我们知道,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有患病的机率。成幕梅(海),一个成功的商界男性,在遭遇乳腺癌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两性倾向,并企图自杀的男性。经过心理治疗,渐渐回归了正途。鹿路,真名王惠明,为了救治亲人的病,不得不轮为妓女,在得病的患得患失中自甘堕落。经过专家程远青博士的心理疏导,终于重新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故事很多,命运不同,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一个:生命如此珍贵——无与伦比。面对疾病,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因为生命的延长线上,没有尽头。正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话: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
第二篇:《拯救男孩》读书笔记孩子篇
《拯救男孩》读后感
------亲子阅读(孩子篇)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我得到了一本书,书名叫《拯救男孩》。一看书名,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拯救男孩?我们男孩还需要拯救吗?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目录,书中主要讲了男孩的危机及成因、如何拯救男孩、怎样拯救男孩以及如何造就男子汉等,我被书中的男孩危机之三——心理危机所吸引。虽然家长一再的告诉我这本书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看的,但是我仍然恋恋不舍地想把它看完。
回家后,我向妈妈推荐了“网络成瘾”这一章,告诉妈妈:“男孩更容易成瘾,男生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和各种障碍中存在的问题均多于女生。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如网络成瘾等;男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他们的情绪也更脆弱。”从而让妈妈认识到我平常的一些做法也是情理之中,让妈妈更好地帮助和督促我。同时,我发现每个章节均有一些测试,我便督促爸爸妈妈完成这些测试。爸爸妈妈告诉我他们通过测试明白了他们以前在教育孩子上面的不足。今后他们有机会他们还会和我一道阅读一本书,一同成长、一道进步,
读完全书,我明白了男儿当自强,男孩子的生活注定充满了挑战,男子汉是磨练出来的,因此,我要不断地锻炼自己,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还要通过科学地探索与实践,凭借持之以恒的毅力,永不言弃的精神,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篇:【原创】《拯救乳房》读书笔记
《拯救乳房》读书笔记
年轻,所以总觉得,生老病死离我是那么遥远。以为生命中还有很多的机会,很多的美妙等待我去发掘和享受。但是谁又能预知明天,生命的列车将开往怎样的一站?
当我第一次见到这本有着刺眼书名的书的时候,我认为它终究会是与我青春互为陌生的事物,然而现在它又是那么的靠近和熟悉。《拯救乳房》这一本心理学小说,在丰富本人的心理学知识、提供小组工作经验借鉴的同时,更加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沉思和审视。
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所言,人的需要分五种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癌症,像是可怕的撒旦,当他悄悄地走近你的身旁,踮着脚尖悄无声息,一步一步地吞噬你的灵魂与肉体。它的虐杀是对生命残忍的煎熬,它一点一点地使你的以上五种需要失去满足:它使你无法实现自我,受病痛的控制成为撒旦的傀儡;使你失去尊严,把自己因疾病而颓败的躯壳暴露在陌生冰冷的医生面前,受人歧视或同情;使你身边的人对你的爱慢慢被病魔所消耗,使你孤立无援和缺失关爱;使你感到不安和恐惧;最后使你眼睁睁地,无力而又煎熬地,看着自己的容颜和躯体在短暂的时间内如花凋零,颓败枯萎。
因此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不要因为自己年轻,就像孩子似的傻傻地期待生病来求得关注和关心,也不要去欣赏林黛玉般的柔弱阴郁和凄美。疾病带来的,总是负能量大于正能量。不是每一个人、每一段时期,都能够有能力去克服它们、战胜它们。年轻时如果因为狂妄而挥霍掉生命的本钱,我们终会在不久的将来尝到入不敷出、得不偿失的恶果。珍惜自己的健康,即是爱自己,即是爱他人。
在《拯救乳房》这本书里,真正拯救的然而并不是乳房,而是被乳腺癌折磨和蹂躏的失去尊严和阳光的生命。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清秀妩媚的硕士生、现实而又无奈的下岗女工、光鲜照人的白领丽人、行踪诡秘的妓女,以及悲痛挣扎的易装来客,一个个不相干的生命被同一种疾病联成一个紧密的团体,他们因为病痛而失去原有的光环和标签,在死亡面前变得苍白脆弱,自尊不堪一击,他们以一种新的共同的角色走到了一起,携带着复杂经历,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在小组内碰撞成长。
其中我认为最扣人心弦、震慑人心的角色,是那个身为男性却患了一般人标志为“只有女人才会患的病”的神秘来客,成慕海。我难以想象他的身上背负着何等的压力和悲痛。从小就被认为是娘娘腔的他,如今又恰好患上“女人的病”,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以女性的身份、女性的名字加入了小组,时刻面对着是否应该开诚布公地向大家阐明身份的心理矛盾。性别对他而言变成了一个痛苦的秘密,他其实是想卸下这厚重的面具的,然而这个秘密却噎在喉咙里,无法发出声音。最后当他终于再也忍受不住的时候,他当着众人的面,把上身的衣服全部脱光,让大家观摩着这个
一直在欺瞒他们的复杂躯体。他的故事像一个巨浪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跌宕起伏。而书中的主人公,即这个癌症小组的工作者程远青,她的应对方式是相当明智和理性的。她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没有情绪失控,而是冷静地整理好真相,理智地分析组员的行为,并且给予最大的谅解,维护小组里的和谐氛围。我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自己成为了工作者,是否也能像她那样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和理性。作为一个工作者,只有先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才有足够的魄力和理性去缓解甚至控制他人的情绪。如果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自己先慌了手脚,那绝对会使我们的组员对我们失去信赖。
……此处隐藏957个字……。 我一再地告之,这本书是给家长和老师们读的,小孩子不用看的,可是,我那桀骜不驯的儿子根本听也没有听进去。仍旧独自在读着这本书。 回到家里,问起这本书来,儿子头头是道地向我介绍起来,并郑重地向我推荐起,他认为我应该感兴趣的章节。我是在儿子的指引下开始拜读起这本由中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先生撰写的《拯救男孩》一书的,翻看书的目录,映入眼帘的是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社会危机。儿子重点推荐了第三章“心里危机”, 书中指出:“男生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和各种障碍中存在的问题均多于女生。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
如网络成瘾等;男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他们的情绪也更脆弱;男孩子更容易患一些心理疾病。”看到男孩子竟然有这么多的危机及问题,我们家长甚是担忧,我们不学习能行吗?
在儿子的监督下,我们做了书中的调查问卷,您是一个缺席的父亲吗?和您是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吗?调查结果我们都被判为不合格的父母。做完问卷调查,我们感觉很惭愧,是应该悬崖勒马了!我们决心在短时间内改正。
拯救男孩,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父亲是最重要的男子汉启蒙老师,是男孩子学习、生活的榜样,是从男孩到男子汉的引路人。作为一个好爸爸应该要以亲密朋友的身份来到孩子的身边,并就如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处处给儿子做出榜样。
对母亲来说,应该把一个处处依赖他人的孩童培养成为一个男子汉,作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来做。培养男孩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是是绝对值得的!母爱是男孩的“安全基地”,我们要在释放自己伟大母爱的同时,记得适时“放飞”,男孩是需要“放养”的。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当我们和儿子共同读完了《拯救男孩》这本书后,我们相互间多了一份包容,一份理解,我们明白了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希望儿子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努力,早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第五篇:读书拯救自己,读书拯救社会
读书拯救自己,读书拯救社会
――致全校师生的信
同学们、老师们:
我们是鲁迅中学的学生和老师,整天面对着书不离手的鲁迅先生,读书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问题就在这里,正如苏轼诗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整天生活在读书的学校中,却有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居然乎不愿读书。这中间有学生,甚至也
有老师。大家不妨自测一下,上学期除了读教科书,另外还读了些什么书?而教科书又读得怎么样?其它书又读了几本?在增添个人生活资料的时候,你有没有增添书报?你家里有书房吗?你床边有书架吗?你感到读书是一种负担,还是生活之必须?总之,作为书生,你到底爱不爱读书?
作为学生不好好读书,这不仅是一时的失误,还会造成终生之大误。许多父母亲由于过去家庭条件不允许,或许也是自己不愿读书,今天在干事业中抬脚动手都碰到许多难解之题;而有的家长过去是优秀的学生,今天是优秀的人才,肩挑着社会的重任。这两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读书,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找条件好的学校。家长的苦心,作儿女的应该理解。尤其应该清楚的是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文化将寸步难行。假如说在过去的年月里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找到了一些不错的工作,也干了不小的事,发了不小的财,那在今后将愈来愈不可能。你看看今天的政界,还有文盲干部吗?再看看商业界、企业界,儒商的成分愈来愈多。“胆大做将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干不了现代化的大事业,这是铁定的事实。因此有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志要长大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学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读好书。
要学生读好书,老师必须带头读好书。尽管我们的老师都是大学出来的,然而我们不能靠吃老本过日子。没有一个教师敢说自己教书的资本已经足够了,同样的教材,知识面广和知识面狭窄的老师教法是大有区别的。教师知识丰富,上课底气足,教育方法活,课堂气氛好。教师上课有声有色,学生就愿意听,思维活跃,便于理解与记忆。教师知识贫乏,语言干瘪,讲得响了吓人,讲得轻了催眠,自然收不到效果。青岛师范学校教师胡修江说得好:“教师的阅读量与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句话的分量,也决定着学生人生每一步脚印的深浅。”
要教好书必须读好书,不断地教书还要不断地读书,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不断地以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拿我们学校来说,像外语教师章炜丽,她在家里有许多书,到三亚又买了不少书。老教师张景宇,他的数理读书笔记厚厚的几大本,字迹工整,条理分明,可见读书功底之深。马惠著、张安莉、董庆来、严宏军、刘麓等老师都不但自己爱书,还率先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买书、读书。
热爱读书吧,亲爱的老师与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个文化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无数的经典,值得我们一读。我觉得我们中国文化的经典,是我们中国人的脊梁骨,它能使你勇敢地直起腰,昂起头,顶天立地面对一切;它也是我们的饱满肌肉,使你仪表在端庄,形无委琐;它更是活跃的血液,使你永远热情澎湃,朝气蓬勃;它尤其是我们健全的神经,使你永远头脑清醒。言必信、行必果,身必正,几千年的经典,塑造了大写的中国人。当然我们也要读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说过去的年代是文史时代,二十世纪是理化时代,二十一世纪是数学生物时代,我们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时代。
读书吧,读好中文,你才算得上一个中国人,读好外语、史地你才是一个世界人,读好数理、经济你才是一个现代人。纵观古今中外,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皆从书中走来: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夫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诸葛亮,“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书卷多情似故人”的于谦,“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的鲁迅,“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毛泽东,“最喜欢做书蛀虫”的马克思,“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的高尔基,依靠知识“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的爱迪生……这里有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民族英雄等等等等,他们都得益于书本,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书本陶冶人、激励人、成全人,她使人高尚,使人完善,使人优秀。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老师与学生,对读书这样“一本万利”的大好事,岂能不全身心地投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泣”啊,我的学生、同事们!
不读书的人难以成才,不读书的学校不成其为学校,不读书的社会,急功近利,一片浮躁。可怕的是今天虽然读过书的人越来越多,但不认真读书,尤其是读了后不再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人都知道社会发展很快,可偏偏学习可以停滞,据说社会上读书的人只占5,有识之士不得不发出要“培养读书人口”的呼吁。我们老师不但要在学校里面教育学生认真读书,而且要培养学生终身对学习的热爱。确实人活一辈子,就得学习一辈子,学而能进,不学则退。我们要以读书来拯救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要以读书,来拯救学校,使学校能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
的人才;我们要以读书来拯救社会,让真理战胜谬误,让科学战胜愚昧!
愿与大家结成真诚的读书朋友,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