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精选多篇)

时间:2024-12-21 02:08:52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精选多篇)[此文共7113字]

第一篇: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乡村文化复兴 营造生态美好家园

--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柏林湾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2014年10月21--29日,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邀请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一行2人,再次到花溪走马村柏林湾社区开展专家服务工作。易同培教授深有感触的说,此次社区服务工作,社区行动的变化,所见所闻,令人兴奋与激越。二次社区之行对比鲜明,从农户自组织及生活、文化价值追求,看到了中国乡村未来的前景!

针对生态社区营造项目活动中的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社区发展规划、湿地植物园、硐寨天然植物园、社区特色园区建设,开展调研、现场指导,工作成果展示与农户互动等活动。通过7天的社区考察,野外实地调研,研讨交流等活动,从社区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农户生计、文化艺术等多视角,对“生态社区营造项目”从理论到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诊断,充分肯定项目建设机制、成效与影响,同时为项目深度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社区农户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了社区5年发展思路、项目规划与方法论述的《生态社区行动纲要》。为社区未来描绘一幅绚烂幸福生活图景,社区农户深受鼓舞与鞭策。

《乡村生态社区营造行动纲要》--社会、专家、社区视角

一、目标与思路 (营造“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幸福”乡村)

1、 自然环境优美,物种多样,生态优势资源成为社区营造的亮点(特点鲜明);

2、重视生态社区发展长远规划,将在地生态资源融入社区营造活动,并持之以恒坚守环境至上的营造原则。如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学校、道路、人居环境、湿地路渠、理水、农圃等美化、可食景观培育。

3、社区人文历史厚重,值得深度挖掘,使之成为生态社区营造在地文化引擎。在社区现有成果基础上,将传统社区优秀文化元素、智慧、技艺植入现实社区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各个层级,艺术提升社区精神品味与幸福感,复兴乡村文化(社区历史、艺术审美、人文尊严价值追求),并形成乡村生态人文自觉。

4、跨文化视角与行动,在全面复兴乡村文明的同时,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与社区内动力释放尤为关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计是社区腾飞两翼,形成社区独特的人文优势,拓宽乡村生态市场的社会基础。

5、公序良俗,天人合一是生态社区营造的要旨。营造川东北区域独具民俗原生态的乡村本土发展模式。

二、生态社区5年项目行动计划(预算310万元,急盼社会组织及有缘人关注与合作)

1、营造保育在地天然植物园2处。即“湿地植物园、硐寨植物园”二处(预算50万元)。

2、生态文化竹园(面积10亩,栽植观赏竹200种,校社共建。预算20万元)

3、城乡互动生态农场1处(面积150亩,diy体验式、休闲生态农场。预算50万元)

4、乡村生态美化项目(道路、路渠、家居、农圃、湿地美化与亮化。预算15万元)

5、在地生态资源试验研究、驯化、繁育(战略、战术行动研究。预算10万元)

6、殡葬文化建设项目(2处,文化寻根及殡葬文明建设。预算30万元)

7、社区历史文化遗迹抢救性保护,对外展示(拍摄、声像、出版。预算25万元)

8、社区综合性图书馆(集收藏、学习、科研、展示、教化于一体。预算60万元)

9、社区生态产品(食材)营销站(点)及人员能力建设(预算20万元)

10、生态社区民俗及接待环境、能力建设(预算30万元)

三、生态社区营造方法论

1、充分肯定当下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让社区每个参与者释放内在潜力,形成社区的内动力与凝聚力。献计、出谋、出资源,扩展资源动员能力和整合能力。开放性社会参与社区营造活动。

2、社区规划及活动,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学习和认知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甚至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并对行动结果不断完善与修正,社区被认同的结果。可量化,可操作,可验证。在不违背社区人文、自然、社会良性互动原则下,长远惠及子孙与自然的大战略。需要集思广益,逐渐形成在地生态社区规划与行动的文化自觉。

3、重视资源动员、整合,外部环境开拓、推介与社区自我成长相协调,逐渐形成以社区受益对象为主,外部帮助支持为辅的资源储备。构建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监督到位的资源使用机制,形成资源参与良性互动的社区营造环境、强大的资源社会动员能力。

4、社区营造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坚持数年。以当下存在的诸多危机、紧迫、生态灾害事件为参照,冷静应对生态、食品、市场、文化价值危机的挑战,增强自我改善意识和行动的有效性。

5、坚信自己的认识与努力一定成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信城乡优势互补,乡村人文、自然优势独特,独具魔力,是社会发展的人文根基与源头所在;坚信乡村多元治理的文化自信,信仰可以改变未来;坚信持之以恒就会形成乡村文化全面复兴。

第二篇:创建绿色生态社区 营造温馨居家环境

创建绿色生态社区 营造温馨居家环境

密州街道隶属于诸城市,密州街道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以创建绿色生态社区为总抓手,着力建设管理 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成立了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人护绿队、退休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环保岗位职责,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措施。广泛动员、组织驻社区单位和各类党员,开展党员干部每年“种活一棵树,养活一盆花,绿化一片地”活动,在楼前屋后挖石换土,种花植树,在废石山下建成了一片占地8000多平方米、10000余株树木的“老年林”。涌现出一批以李洪启老人为代表的绿化社区、热爱家园的“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和“金昌市文明标兵”,环境的改善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了居民投身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热情,营造出居民为社区增绿添色的浓厚氛围。

密州街道由原来的废弃物堆积成山,浮尘飘移,生态环境恶劣,变成了如今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居住幽静,楼群间繁华似锦,平地处绿树成荫,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路平、灯亮、整洁、舒适、宁静、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绿色示范社区,先后被金川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被金昌市命名为“绿色社区”;被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委员会”、“文明社区”。

第三篇: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德育工作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我们的使命就是用温柔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学生纯洁的心灵。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的引导、感召、激励以及对思想行为偏差的及时纠正。这种引导、感召、激励、纠正,是?情?与?理?、?言?与?行?的浸润与感染。

一、构建生态德育工程,完善自理教育。< ……此处隐藏2141个字……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是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五、自我改进法

1.sq3r法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

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read)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review):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1)选择一个适当的目标。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我在学英语时,有一天忽然下决心要从阅读原版小说入手,结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马丁.伊登》,并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个月时间啃下此书。结果呢,我连第一页都没能读完,因为里面的生词查不胜查。后来我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学习目标,先从世界名著简写本入手,结果越读兴趣越浓,不再视英语为畏途了。

( 2)对症下药。如果你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应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寝室读书不集中,则应责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读。如果读半小时后不集中,则应略为休息一下,或改变一下学习内容。如果原因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则首先努力去读自己有兴趣的书或改变单调枯燥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工作、娱乐、陶冶性情结合起来,或给自己的学习以一定的奖励。坚持一段时间后,随着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

六. 发现最佳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人分为“猫头鹰”与“白灵鸟”型。如巴尔扎克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莫扎特的创作时间是在晚上,他的著名歌剧《唐璜》就是在一个夜里写成的。门捷列夫等科学家也都是在晚上工作的。与此相反,拿破仑则是从早晨3一4点就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最佳的记忆时间: 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因为早晨,大脑没有睡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临睡,不再受新学习的干扰。每天临睡前,把一天内学习的主要内容,象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这对记忆的巩固很好。晚上记的材料,第二天早晨再记一遍,效果会更好。

合理用脑: 合理用脑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和抑制,有助于增强记忆力,使人保持不疲劳的状态。长时间啃一门课不如不同课程交替学习的效果好。内容相似的课程不要挨着复习。平时我们在较多地复习文科内容后,应该用复习理科内容来调剂。(科学家做过实验,一个人右手疲劳的时候,一种办法是让两手都休息,另一种办法是在右手休息情况下,让左手适宜地活动,结果用第二种方法,右手握力恢复得较快。马克思喜欢在紧张阅读、写作的间隙,用解高等数学习题作为一种调剂)学习时用的是右半脑,听音乐、歌曲是用左半脑。左半脑兴奋几分钟、右脑就可休息一下。用音乐来调节,作到合理用脑,在世界各大学里已被广泛重视。

外语学院学习部2014年5月

第五篇:生态农业综述

国内外研究生态农业之区别

国内外进行生态农业研究的则重点不同,国外侧重点在微观硬技术及科学实验研究,主要是围绕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草害控制这两大方面进行。国内则重现有条件下生产模式系统结构的调整与功能开发,而国内的生态学者一是从微观领域对农业生态一同的物质、能量动向进行系统监控,探明不同生态农业类型的物、能源规律;二是从中观领域对可直接控制的农业生态系统(如村、小规模的乡或小型自然区域)的结构、功能进行调控和观测,对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各类生态农业类型的依存条件和系统发展的动力因素,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机制;三是从宏观领域对一个大区域(如县、地、省级行政区域或较大范围的自然区域),依据其地理环境特点,对其生态经济要素配置与效应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制定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与国外侧重生态农业微观硬技术的不同,国内强调系统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宏观的生态系统工程与微观的生物工程相结合。

生态农业的发展轨迹

现实意义上的生态农业出现在欧洲,1924年,德国农学家鲁道夫.斯蒂内最先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阿尔伯卫奇也提了“生态农业”这一概念,1981年英国农学家m.k.worthington等著《生态农业及其有关技术》一书是经典的生态农业专著,书中指出:“生态农业就是:要建立及维持一个特殊类型的农业系统,即建立和维持一个生态上的自我维持、低收入且经济上有事生命力的小型农业生态系统。这种小型农业系统能达到最大的生产而又不引起大的或长时期在伦理学及道德上的不能被接受的环境改变。”-----刘健、戴利国、何丽敏:《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农业概念析辩,第16卷第4其,1994年8月。

直到欧美各国政府相继制定推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生态农业在西方逐步兴起。20世纪30--40年代,瑞士、英国、日本等国生态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到90年代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起步较晚,1981年的银川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第一次使用“生态农业”一词,1982年,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正式向主管部门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精选多篇)[此文共711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无忧文档网 www.4000210398.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