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村党委书记先进事迹(精选多篇)[此文共12596字]](https://img.hxli.com/upload/8331.jpg)
第一篇:基层党员干部村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市**镇**村有4543人,党员186名,原是一个村容村貌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1998年###当选村党组织书记后,和村党组织一班人真心诚意为村民谋福利,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庄面貌迅速改变,先后被评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文明村、宁波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他本人也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我想,###只是做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很高的荣誉,这说明基层党员干部大有可为,老百姓也就会从心底里服你,这也更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村书记虽然只是巴掌大的官,但富民强村始终是天大的责**村前不靠山,后不着海,中不连市,在一般人眼里没有什么区位发展优势,长期以来在**处于后进。走上村书记岗位后,###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老百姓有句俗话:养鸡要下蛋,养狗为看门。老百姓选谁当村干部,还不是为了能帮他们过上好日子!###和村两委一班人走村、串户、访农家,反复琢磨、商量、分析后,发现**村地处周边村中心就是很好的优势。他们感到,只要点子准,好主意就能变成好生意,好资源就能生出好资本,于是,大胆提出了市场兴村的发展思路。在集体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他又以个人名义在银行贷款5万元,建了一个小型的农贸市场,由于经营管理得法,生意十分红火。后来村集体又多方筹资,陆续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综合性市场和商贸一条街。现在,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一位当初反对办市场并参与上访的村民,见到他感激地说:“建康书记,要是没有这个市场,我现在也盖不起楼房,当初真是错怪你了!” 有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打基础,###和村班子马上提出了新的目标:通过土地整理、零星村整治等途径,增强村级发展后劲。在村民的支持下,短短半年时间,全村40多户零星村民很快搬迁到新村,一期土地整理总面积达到500多亩,净增耕地150亩。2014年,他们抓住行政村撤并的机遇,对全村2800亩土地进行整治改造,率先成为**市第一个市级标准农田建设村。随后,他们又迈出了第三步:依托姚北工业园区设立**安置点,改变村级工业基础薄弱现状。2014年9月,###听说附近一家企业想投资2014万元扩产,马上兴冲冲赶去联系,一连吃了几次“闭门羹”。记不清是第几次了,当他夜里冒着大雨再次来到这家公司,老总终于感动了:“就冲你这股韧劲,我也要把厂子放到你们村里!”在村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一家家规模企业像一只只金凤凰飞进了村里。目前,全村已有企业80多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2家,亿元企业3家。通过发展工业,为村民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使700多农民变成了工人,带动了家庭配件加工和种植业,还带出了一批“小老板”。 农村的事千难万难,只要基层干部身正心正,就没有走不过的坎 这几年,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老百姓富裕了,民主意识增强了,村干部也就不能守着老套路、老框框去干工作了。###和村班子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一要民主理事,二要公正处事,三要干净干事。 2014年,村党委实施了“党内民主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党员首议制、党员提案制、党员代表表决制、党务公开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等五项制度,落实党员的优先知情权、合理建议权、决策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在收到的党员提案中,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村庄整治、帮困扶贫等多个方面。对所有提案,村党委都一一作了答复和办理,党员对反馈的满意率达90%以上。如有的党员提出,村富不能忘了困难户,村党委及时采纳意见,实施了村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建立了村“帮困扶贫基金”,并开设了“爱心超市”,为特困户和外来务工人员雪中送炭,目前已筹集25万元资金和一批生产生活用品,受益群众达200多人次。一些邻村村民羡慕地说:“**人真有福气!” 对重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几年来,他们村共投入1200多万,实施了46个工程项目,都实行了严格的招投标和审计制度。2014年4月,宁波市在该村召开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2014年12月,全省农村基层普法教育现场会在该村召开。同时,该市还被推荐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和全国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村。 如今,他们村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2014年底,因光明公路拓宽,沿途70多户住宅需要拆迁,村党员干部首先统一了思想,并向群众耐心宣传有关政策,大多数村民都很拥护,有的村民还主动帮助我们做好个别人的思想工作,结果不到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近几年,村民对村干部的民主测评满意率都达到了100%,有20多位村民代表联名要求给村干部加薪,此事还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之一。 小家虽然温馨,但只有大家一天天殷实、村民一天天富裕,才是村干部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这些
年,为**这个大家付出了许多,也放弃了不少,但###无怨无悔。###身体一直不大好,前年夏天,由于过度劳累,他突然晕到在地头,医生要他立即住院,但土地整理、村庄整治、道路硬化等工作一个接一个,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怎么也躺不下来。他就在办公室吃药、挂水,村民看到后心疼地对他说:建康书记,侬是阿拉的主心骨呀!就是为了我们,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呀! **镇是全国榨菜主产区,###从20岁起就做榨菜生意,还办了一家加工厂。后来,又投资组建了一家建筑工程队,当时城乡建设红红火火,效益很好。自从走上村书记岗位后,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企业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倒闭了。以前在我工程队打工的,如今已有不少是百万富翁了。很多人都说他傻,觉得他太亏了,但是对共产党员来说,乐于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 现在,**村的老百姓都过上了比较富裕的小康生活。从1998年到2014年,全村社会总产值由1.2亿元增加到12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由不足9万元猛增到10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从6000元提高到10158元。村里建起了**市首个村级农民文化公园,成立了首支村容村貌管理大队和农民铜管乐队,实施了路灯延伸、道路硬化、绿化配套、户厕改造、河道砌石等实事工程,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村民们自豪地说:“现在的**村和城里没啥两样!” 我常在想,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感人形象,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尊重
第二篇:基层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基层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李益民,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禹州市方山镇人,本科文化,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5月加入共产党,xx年5月份至今在顺店镇政府工作。
李益民同志到顺店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带领全镇干群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按照“工贸兴镇,协调发展”的思路,突出“项目建设、小城 ……此处隐藏8499个字……题,展开议论,以促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为今后的整改扫除思想障碍。此外,还组织策划在镇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了“五校合并与教育改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三个专题的公开论坛,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村干部参加交流,公开接受群众的现场询问。这种别开生面,尊重~,又能集思广益的专题论坛,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也为学教活动取得成效打下良好基础。去年,省委专门在潭洲镇召开了“xxxx”学教活动现场会,在会上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充分肯定了潭洲镇的做法和经验,并号召全省各地农村学习和借鉴该镇的经验。
深入群众找准问题
xx同志时刻牢记学习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干部受到教育,让群众得到实惠。为此,他带领潭洲镇的班子成员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查摆突出问题,率先垂范。潭洲镇是广州市十大粮食生产基地镇,单造水稻面积达2万亩。近年来,镇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大力推行农产品结构调整,做了大量工作,但许多农民并不领情。以前,他对一些农民的行为很费解:他们一年种1亩水稻的纯收入仅有300元左右,但当有外地专业户以每亩600元甚至更高的价钱来承包土地时,村民又摇头不肯,有钱都不收。这种情况使土地难以集约经营,进而阻碍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对潭洲这个农业大镇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于是,他多次深入农村,在田基边、在农民家里与村民谈心,农民终于向他吐露心声:虽然家中有青年人出去打工,但找工作收入不稳定。找不到工作时,田里种稻谷可以解决“食”的问题,农田仍是他们的命根,故死守不放。通过调研,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使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更加清晰。在xx同志的带动下,潭洲镇的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蔚然成风。在整个学习教育活动期间,该镇设置意见箱25个,开通专线电话25条,召开机关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站、所”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职工代表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32个,听取了700多名干部群众的意见。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323份,进村入户、个别访谈基层干部和群众320人次。通过上述方法,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60多条,其中批评意见和建议110条。这些使他深深体会到农村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农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深入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只有摸准了群众的想法,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开展“xxxx”学教活动选准突破口,为今后发展农村经济和整改打下基础。
抓住重点发展经济
原潭洲镇位于番禺区中部偏西南。多年来,由于交通条件较差等原因,经济发展速度不快。xx同志深深地感到,要实践“xxxx”,首先是要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是要把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他提出了“五抓”的工作思路:
一抓硬件建设。交通问题是困扰原潭洲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xx同志大胆地提出了“两纵四横”的交通道路建设方案。几年来,共投入2333万元,建设交通路网4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对持续稳定地发展镇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教育期间,镇投入480多万元将博爱路、欣荣路、民生路改造成文明样板路;投资80万元架设了潭灵路、民生路路灯;投资130万元支持大岗、中埠、增沙3条村的道路硬底化建设,大大改善了该镇的投资环境。
二抓软件建设。有位外商曾向xx同志投诉,为了办上一个证照,在各个职能部门中来回奔波,有时还找不到人办事,盖了十几个公章才办成,误时误事,企业苦不堪言。他以此事为典型,认真总结了过往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重宣传、欠服务”的不足,提出和推行了“以客商为中心”、“职能部门综合服务日”制度、“职能部门联系服务”制度,开展各职能部门在每星期二集中到镇工业公司楼下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方面企业和群众,促进了部门作风的转变。
三抓招商引资。要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关键就在于招商引资“借鸡生蛋”。为
此,xx同志主持制订了《潭洲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倡导使用现代招商手段,如网上招商、广告招商等。注意带领镇、村干部积极联络旅港同乡会、工商联谊会等港澳团体和海外乡亲,广交朋友,以商引商,多方出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年来,全镇共引进企业23个,其中,振裕漂染织造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兴建服装城,荔枝湾商贸城已投入1000多万元,这些厂家为潭洲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
四抓村级经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且发展不平衡是原潭洲镇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彻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xx同志带领镇的有关同志上下奔走,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鸭利村和新二村增设了2个工业聚集区,由低沙片8个经济欠发达的村共同集约土地招商办厂,解决了村发展经济无用地指标的困难。去年,经他牵桥引线还为大岗村引进企业2间,为中埠村引进企业1间。
五抓农业结构调整。有“吨谷镇”美誉的潭洲镇,由于农业产品结构不适合市场的要求,阻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xx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压二改三增加”的总体发展思路:“一压”是指压缩水稻面积,“二改”是指改造低产田和低产鱼塘,“三增加”是指增加花卉、蔬菜、果蔗的种植面积。为鼓励广大农户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该镇一方面引进了5个农业企业和3个花卉场,树立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高效农作物。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耕作条件,提高地值和农作物效益。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了长达4万米的150条机耕路,受益面积达18000亩。投资150万元兴建了蔬菜批发市场,投入80万元加固险段堤围,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该镇“三高”农业种植面积已达9000多亩,农民年人均收入达5922元,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心系群众多办实事
xx同志常说: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多办实事好事。他带领镇领导班子成员,从群众最想、最盼、最急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了一大批实事。如解决饮用水源问题,过去,潭洲镇居民饮用的是镇自来水公司生产的自来水,吸水口设在洪奇沥水道,而洪奇沥已被定为省排污水道,排污口离吸水口不足1公里,群众对饮用水质不放心,有的人甚至不敢饮用自来水,改用井水。饮用水质问题已成为事关民生、群众反映最热烈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镇党委拍板进行“二次水改”,多方筹集了550万元资金驳接区自来水公司的管道,彻底解决了群众的饮用水源问题。又如解决建校问题,为使潭洲镇的教育事业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解决农民子女的上学难问题,镇投资2750多万元迁建了潭山中学。在筹建潭山中学时,由于镇的财力不足,xx就带头捐款3800元,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最终使建校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再如解决偏远农村村民的交通问题,镇交管站过去曾计划开通大岗至新联二村的中巴交通线,但由于担心客流量不够会亏本,一直未能开通。xx同志亲自到交管站与干部们座谈,为此事找到区交通局、运输公司做工作,终于争取开通了中巴线,每小时一班,大大方便了沿途10多条村的群众,群众赞不绝口。